記者:吳永強 劉美儀 石永樂
內地傳媒《21世紀經濟報道》昨於網上刊登報道指,港交所與上海交易所就網絡互通有所共識,港交所變相成為資金進出內地的中介平台。上交所將會承接內地合格境內個人投資者(QDII2)的買賣盤,並交由港交所執行,意味內地投資者將可直接投資港股。海外機構亦可透過港交所投資A股,較現時通過QFII及RQFII的方式更為直接,惟相關的投資額度未有定案。惟《21世紀經濟報道》於刊登報道約3小時後,隨即鏟走有關報道。
李小加:不能多說就不多說
有現時獲得RQFII額度的內地券商指出,「兩地搭建網絡互通,就像兩地股市直通車的路軌,為資金進出提供平台。若然今次的傳聞屬實,會為兩地股市互相投資『拆牆鬆綁』,有助日後「港股直通車」推出及為現時本地人民幣資金池打開缺口。但今次互通是第一步,但要兩地市場有再深層互動,仍有不少功夫」。
對於報道內容,李小加昨接受本報電話訪問時回應,「我真的沒有甚麼comment」!他語帶曖昧稱,「有時不能多說的時候就不多說了」。其後港交所發公告表示一直與內地相關機構就內地與香港建立互聯互通洽談。惟港交所強調未有任何結論,最終亦未必能達成建立市場互聯互通協議,股份今復牌。
事實上,港交所於去年公佈的新三年計劃已有提及兩地交易所互聯互通的概念。而李小加在上月初亦有提及今年將主力建立兩地市場「互聯互通」,為「港股直通車」做好準備。
許照中:好多嘢要研究
港交所獨立非執董許照中亦認為兩地市場互通為未來必然的趨勢,惟現無時間表,「今日市場的傳聞是未來的一個大方向,希望能夠實現到,係咪𠵱家實現,抑或是以後實現呢?我自己就冇資料……要將兩個市場經脈打通當然有好多嘢要做,好多嘢要研究,政策上又要改變,係長遠需要諗嘅」。
惟瑞穗證券亞洲銀行研究部執行董事安彤善認為,兩地互聯互通亦未必能即時有效「搞活」兩地市場。他指近年A股市場不景氣,相信境外的資金對投資A股的規模亦未必太大。至於「北水南調」的QDII2,雖然有望刺激港股成交,惟由於內地對人民幣出境仍有限制,相信初期的效果亦未必太大。
李小加昨出席論壇時表示,冀於未來12至18個月內,由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引入產品以現金結算,下一步亦希望與內地期貨交易所產品進行互通,會以授權形式引入產品。
本港人幣資金池有新出路
【南水北調】
對於有報道指滬港交易所擬推動網絡互通,拉動A股及港股可進行雙向買賣,銀行界人士認為,倘港交所(388)承認洽談中的互通研究,最終是帶動兩地投資者經相關交易所為通道,交叉買賣股票,此舉對提高本港以至海外離岸人民幣資金池運用,自然更佳,因資金可投放內地A股市場操作,而回流渠道越多,越有利建立人幣市場深度。
回流投資渠道增
截至2月底,本港人幣存款額增至9,203億元人幣,連同已發行存款證計,總額達1.128萬億元人幣。
一中資銀行財資主管表示,若交易所互通聯網,最終可帶來滬港投資者雙向買賣,本港以至海外的人幣資金池運用,會更加提高,過去本地資金池,主要投放於貿易投資、債券基金或通過合格境外機構投資(QFII)回流內地,若交易所獲可管理額度,引導本地投資者進入內地A股,等於增加人幣回流渠道。不過,他不太明瞭背後理念,是否因為QFII目前起動能力不足,搬「龍門」往港交所後如何分配額度及推動投資,尚待釐清。由於人幣滙率已呈雙邊波動,不再一面倒升值,故年內本地資金池增速或會放緩。
另一大行主管亦指,若境外投資者進入內地股市,由經過本地中資基金及券商,改為透過港交所進行,此舉對原來握有投資配額的相關機構,影響如何仍待觀察,改變通道對刺激股市交易有多大幫助,亦可商榷。